看书

Posted by Deadline on June 21, 2020

2020

刺杀骑士团长

第一次看村上春树的书,这部小说给人留下了太多的悬念,总感觉还未写完。故事的结局也比较出人意料,情节算不上跌宕起伏但是还蛮有意思的。

建筑师

只记得是一本成人漫画,时隔四个月我已忘记的差不多了。依稀记得主人公是个建筑师,但是设计的建筑从未被建造出来。

王考

欣赏不来,我太老了,想象力已经衰退到无法跟上作者的思路了。

情人

之前在王小波的作品里看到他对这本书倍加推崇,所以就找来看了。自己看得云里雾里的,不甚理解。后来发现翻拍了电影,里面那个中国富二代还是梁家辉演的,看完之后才算理解许多。看翻译的书总是多多少少有些别扭,不知是翻译的问题亦或是文化差异的原因,总不能是理工男不解风情吧?

2019

冬泳

没有太大的感觉,就是平平淡淡的几个短篇小说。也不能说是平平淡淡,直白更合适些,有些故事还是不平淡的,比如那个冰湖下的凶案。

百年孤独

一个由乱伦而始的家族,最终以乱伦而终。

最近开始转变方向,想看看那些经典书为啥而经典,所以选了百年孤独,但是我还是没发现它怎么就经典了,我还需要再看看。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看到禽兽们聚在在一起谈论自己的“猎物”那部分的时候,心中那种愤怒无法言语。平静的文字中又夹杂着一些极为露骨的描述,绝望和迷茫犹如眼前。

乌克兰拖拉机简史

名不符其实,书写的实际上是个丧偶老男人取年轻妻子的故事。荒诞而又极品,果然人老了就糊涂了。一边看书一边不由的担心自己的父母年迈到无法照料他们自己的话我会怎么做。

长乐路

一个美国人写的,关于上海长乐路上几个家庭的故事。令人诧异的是里面有些敏感的内容,强拆、文革之类的事情。如果上海都会出现强拆闹出人命的事情,难以想象小城市不得无法无天?不过事情真伪还有待考证,作者也只是记录下亲历人的说辞,但愿是些添油加醋之事。还有些其他家庭的事情,侧面也能看到一些中国近几十年的变迁。值得一看。

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第3版)

有些原则大家平时已经能做到,但可能从来没总结过。那这本书帮你总结了下,但是举例都是用英文的,不知道有些建议对于中文是不是还同样适用。感觉定位略尴尬,对于我这种非设计专业的人来说有点教科书了,趣味性不强,好在举例、对比还挺多的。可能对于设计专业的人来说又太入门了吧。

Lean In - Sheryl Sandberg

中文译名《向前一步》,通过这本书了解到女性在职场中受到的诸多歧视,明的暗的,各种潜意识的歧视,无处不在。除了工作中,还有来自家庭的“歧视”,举个非常普遍的例子,很多女性会因为生育而放弃事业,很多人觉得这理所当然,天经地义,这不就是一个母亲所应该做的吗?真的是这样吗?忍不住想反问一句。总而言之女性平权任重而道远,需要自己向前一步去努力争取,也需要整个社会做出一些改变。

撒哈拉沙漠的故事 - 三毛

以前只听过三毛的名字,从未看过她的书,今年偶然看了这本书,发现很喜欢,以后应该会看更多三毛的书。

浪潮之巅(上) - 吴军

浪潮之巅(下) - 吴军

智能时代 - 吴军

未知大学

没看完的一本诗集,看了一部分实在看不下去了,倒不是因为不喜欢诗。而是读起来感觉比较奇怪,当然可能是自己读的少没水平,欣赏不来。书里有错别字,而且不止一处。隔几篇就有一篇是关于性的,赤裸裸的词汇让人觉得有点不舒服。原著应该是小语种的,所以原著是看不懂的就只能看译本。但是真的让人没法坚持看完!

未来简史

很热门的一本书了,但是读的特别慢,估计在手里待了大概有三个月了吧。虽然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中间有一个月是一直在找工作,更多的原因还是书本身吧。emmmm,怎么说呢,感觉这本书的信息量特别的大,我觉得我这第一遍也看得有点稀里糊涂的,可能以后还会再读第二遍吧,相信会有不一样的感觉。

宁可在未来继续痛苦,也不想承认过去的痛苦完全没有意义。比如 gov 计划盖大楼,原来预算四千万,结果盖着盖着发现预算不够,又要加个四千万,然后不停的要加四千万,最终花了四个亿。每次增加预算的时候总会说,不能让之前已经花的钱白费了。类似的事情数不胜数,比如个人投资,持有的股票一直在跌,就是不舍得割肉还要一直补仓,现在割肉的话就真的是亏损了!比如两个人谈恋爱,已经觉得走不到最后了但是总有个人不愿放手,诸如此类。

比起拥有怀疑和矛盾的社会,如果一切都要求明快坚决,生活反而变得更加贫瘠肤浅。 让我想到《至暗时刻》里的丘吉尔从最开始的自信满满趾高气扬到手段尽施希望近灭再到最后重燃信心。人不就是在各种纠结,自我怀疑中不断成长、突破,所以生活才因此而丰富。

书里还有很多观点都很有意思,比如说人的选择是由生物预设和随机组成,而不是自己所做出的选择,只是你自己觉得是你自己的选择而已。

还有个观念:数据主义。 不细说了,要说下去就没完了。强烈推荐这边书。

还要就是书里的观点和《智能时代》中都提到了相同的事情,随着每次人类文明巨大的进步会造成社会阶级的变革,从最早的农耕时代到工业时代再到目前的已服务业为主的时代,那到了人工智能时代,人类又该何去何从?

很多东西细思极恐!

以后要改变下读书策略了,比如说读完这种比较“烧脑”的书,下一本就应该是那种轻松的不用太多思考的书。类似于劳逸结合吧,要不然总卡在一本书上!

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 - 易社强 9.23

这本是 WK 的书,封面上写着作者是美国的(易社强是作者的中文名),这么神奇的吗?这种书为什么是美国人写的?让我很有兴趣,其实之前看《无问西东》的时候就对西南联大这段历史特别的感兴趣,那正好就借走看了。

还在读书的时候只知道清华北大是中国最好的学校,很难考。等工作出来了,身边也没接触过清华北大的毕业生,只是觉得如果是名校出来的有一块很好的敲门砖。但是我看到这本书之后,就真心觉得清华北大真的是牛逼的不行了,想想差不多一百年前,清华北大的教授老师们就已经基本都是欧美顶尖名校留学回来的,只有少部分是没有留学过的。一百年前啊,那时候应该就只能坐船去欧洲和美国吧。无法想象那些教授们牛逼成啥样了。即使到现在交通这么发达,身边虽然有留学生,但是哈佛、耶鲁、麻省?不好意思没见过,朋友的朋友都没听说过。

我的精神家园 - 王小波

这本书是帮朋友借的,他一天看完了两本,还有一本挪威的森林。这本就被我留下来自己看了,反正我是看了很久,两个月还没看完,但是书已经要还回去了。后来我在网上找了电子资源放到 kindle 里去了,不过发现一个坑爹的事情就是,纸质书和电子书的文章顺序不一样。

这是一本杂文集,里面很多“胡说八道似的一本正经”。就是看似在胡说八道,但是人家其实在跟你讲道理。大部分文章都是八九十年代发表的,发现和现在的三观还是一致,突然想到三观是不是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There are no comments on this post.